據新華社電 跨越兩世紀、一連18年的三峽工程大移民,至今年宣告竣事,涉及重慶、湖北兩地20個區縣139萬人,其中16萬人離鄉背土,遠赴十幾個省市重新安家。
建設三峽工程,根治長江水災,并施展其重大的電力、航運效益,是國人的百年夢想。但三峽水庫淹沒區涉及重慶、湖北兩地20多個區縣,上百萬移民需避讓搬家、重修家園。阻止現在,三峽庫區共搬家徙民139.76萬人,安頓使命周全完成。
三峽工程百萬移民,不是簡樸的職員遷徙、家園變換,而是經濟社會從打亂到重構的艱辛歷程。中央和庫區投入大宗人力、物力,編織起一張包括就業、社保在內的民生包管網,使移民生涯逐步獲得改善。統計顯示,2009年,僅重慶庫區就新增移民就業5.8萬多人,城鎮視察失業率由已往最岑嶺近20%下降到8%,城鎮移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231元,農村移民人均純收入為4998元,同比增幅均凌駕10個百分點。
百萬移民牢靠致富,工業生長至關主要??馇械墓た篤笠?,大多規模小、手藝落伍、效益低,在移民遷建歷程中,大宗的被關停。中央還專門設立總額50億元的三峽庫區工業生長基金。現在,僅重慶庫區就累計安排工業項目1037個,新增就業崗位近7.6萬個,安頓移民民就業2.3萬余人。在工業基金的幫助發動下,庫區的特色工業生長已經起步,逐步形成了以柑橘、榨菜、中藥材為主的農業工業,以化工、紡織為主的工業工業,以生態休閑旅行旅游為主旅游工業。
重慶市統計顯示,三峽庫區GDP增速已一連4年凌駕重慶全市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