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 倉儲超市公司隨州十字街店
近些年來,超市行業已經在降低商品價錢、開展逐日低價運動、推進主顧忠誠度運動以及為主顧提供更多利便等方面做了許多起勁。那么主顧是否就應該感應知足了呢?
現實上,并非云云。在美國有30年歷史的消耗者網,最近組織了一次大型的消耗者座談會,網絡了主顧對這一話題的反應。視察效果顯示,許多主顧在超市購物時并沒能感受到超市的接待之情,由于他們遭遇到了糟糕的購物情形和誘騙性的促銷運動等。
令主顧感受知足的服務就是好的服務,這些服務現實上是一些很簡樸的做法。團結于賣場情形,我小我私家以為這些簡樸做法可以歸納為超市的“服務六性”:
整齊性,即超市賣場的整齊。這是最基本的。原理很簡樸,有客自遠方來,超市至少要把賣場料理得清潔整齊。賣場需要把商品擺放整齊雅觀,現場衛生清潔,職員著裝整齊等基本事情做好。
可得性,即超市商品庫存富足。這是最焦點的,由于主顧來超市就是為了買商品。若是賣場缺貨率較高,不可包管商品的可得性,主顧看到的是空空的貨架,知足從何而來?以是,超市要提高到貨率和出樣率。
真實性,即服務內容的真實,包括商品是否貨真價實。超市絕不可賣贗品、劣貨,瞎攪消耗者。現在令主顧很是不知足的問題是主顧所看商品的價錢與電腦掃出價錢不切合。
可能性,即關于新產品和新服務,主顧是否可以獲得體驗的時機。高速生長的社會,產品總是在一直地推陳出新。關于新品,主顧總會有疑慮。為減輕主顧的這種疑慮,超市應該增添主顧獲得實驗新品的可能性,讓主顧能夠舉行試吃試穿等體驗運動,從而降低他們的購置危害。
可資助性,即當主顧有疑問時,服務職員是否能夠為主顧提供有用的資助。如當主顧試圖找一個產品的時間,是否有人資助主顧找到該商品;主顧想知道產品的性能時,是否能從服務職員那里獲得準確的謎底。
利便性,指主顧在超市享受服務是否很利便。主要體現在主顧找商品、在收銀臺結賬、詢問咨詢、甚至退換貨等環節,所花的時間要短并且也不會遇到障礙。
若是做到以上六點,超市的整體服務標準就會上升,主顧的知足度就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