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舉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內國際一系列場合揭曉主要講話,回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程,展現中國維護二戰勝利效果和國際公正正義的堅定刻意。新華網“講習所”今天推出《習近平抗戰史觀的“八概略義”》,以提要挈領的方法加以提煉歸納綜合,以期資助讀者更好地學習體會總書記主要講話精神。 去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儀式、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天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中央政治局整體學習以及一系列雙邊、多邊外交場合揭曉主要講話。這些講話鮮明地展現了習近平的抗戰史觀。對講話舉行分類梳理,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學習體會,掌握精神實質。 【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偉大勝利】 抗日戰爭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這是用傷亡3500萬人的重大民族犧牲換來的歷史定論。在去年“七七講話”中,習近平這樣講述那段深植國人心中的歷史影象—— “面臨日本侵略者的野蠻侵略,天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整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臺同胞和外洋僑胞團結一心,義無反顧投身到這場關系民族生死生死的偉大斗爭中。” “從那時起,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全體中華子女冒著仇人的炮火共赴國難,無論是正面戰場,照舊敵后戰場,千萬萬萬愛國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各界民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抗擊日本侵略的英雄凱歌,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感天動地的對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 【突出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 近代以后,中國人民歷次反侵略戰爭為什么連續不斷地失敗?又是什么實力使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展現出亙古未有的凝聚力,最終戰勝了強盛的仇人?習近平總書記旌旗鮮明地回覆了這個問題—— “近代以后,中國人民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一個主要緣故原由,是政治統治集團的腐敗無能和民族內部軟弱渙散! 在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擔負起民族救亡的歷史重任,呼吁建設以國共相助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對抗日寇侵略、驅逐日寇出中國。” 去年“九三講話”中,習近平進一步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周全抗戰蹊徑,制訂準確戰略戰略,開發寬大敵后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實力。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范行動,支持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爭取戰爭勝利的準確偏向,成為爭取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 【中國是天下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毋庸置疑】 恒久以來,中國抗日戰爭在天下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職位,并未獲得國際社會足夠重視和應有評價。甚至有外國向導人坦言,對中國抗戰所施展的作用熟悉缺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一最先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守衛天下清靜的重大意義,是天下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組成部分”。今年5月,在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運動前,習近平在俄羅斯媒體揭曉署名文章指出:“中國軍民不平不撓、艱辛卓絕的抗日斗爭,祛除并牽制了日本侵略者大宗軍力,以傷亡3500萬人的重大民族犧牲,最終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天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孝順。”中國國家元首在國際場合深切回首中國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戰歷程,為中國贏得了普遍贊譽。 【偉大的抗戰精神永不消逝】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有作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奇異精神著稱于世。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焦點。這種民族精神在抗日戰爭時期抵達了全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天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坦亓講話,第一次周全、系統地展現了抗戰精神的內在——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平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橫、血戰究竟的英雄氣概,堅定不移、堅貞不拔的必勝信心! 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總書記再次強調:“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向來具有不畏強橫、敢于壓倒一切仇人而不被仇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面臨極其野蠻、極其殘酷的日本侵略者,具有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究竟的空前斗志,堅定了抗日救國的必勝信心! 【抗戰14年是前后意會的整體】 人們耳熟能詳的“八年抗戰”,主要指從以1937年盧溝橋事情為標記的全民族抗戰爆發至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歷史階段。而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則是1931年九一八事情,14年抗戰是一個整體。習近平指出:“九一八事釀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并揭開了天下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釀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起源,由此開發了天下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整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我們不但要研究七七事情后全面抗戰8年的歷史,并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情后14年抗戰的歷史,14年要意會下來統一研究! 【中國人民感恩國際支援】 在許多主要的外交場合,習近平不失時機地向國際社會宣介中國抗日戰爭的絢爛歷程和作為東方主戰場的奇異作用,對國際社會給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正義支持體現感謝。 2014年7月4日,習近平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演講時說:“在抗日戰爭如火如荼的歲月中,我們兩國人民生死相依、傾力相援。中國境內的‘大韓民國暫時政府舊址’、上海紀念尹奉吉義士的梅軒、西安恢復軍駐地舊址等,都見證了那段可歌可泣的難忘歷史! 9月18日,在印度天下事務委員會演講時說:“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代,印度援華醫療隊的事跡感人至深。他們的優異代表柯棣華醫生長眠于中華大地,中國人民對他的高尚品行永記在心! 2015年3月25日,同亞美尼亞總統薩爾基相談判時指出:“有6000多名亞美尼亞籍蘇聯紅軍將士加入了在中國東北的對日作戰。我們兩國作為第二次天下大戰勝利國,要同天下上所有熱愛清靜的國家和人民一道,配合維護好國際清靜正義。” 5月8日,在莫斯科會見俄羅斯老戰士代表時說:“在場許多俄羅斯老戰士加入過解放長春、沈陽、牡丹江、大連等地的戰斗,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最終勝利作出了主要孝順”。 【睦鄰友好須有準確史觀】 今年5月23日,習近平出席了中日友好交流大會,同3000多位日本各界人士親熱碰面。習近平說,鄰人可以選擇,鄰國不可選擇。德不孤,必有鄰。作甚“德不孤”?去年2月7日在會見團結國秘書長潘基文時,習近平應詢先容了對東北亞時勢的看法。從中可以找到謎底:“實現外地區國家睦鄰友好,就必需堅持準確歷史觀,牢靠戰后國際秩序! 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仰面,美化否定侵華歷史、挑戰戰后國際秩序的言行層出不窮。習近平多次強調:“準確看待和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是建設和生長中日關系的主要政治基礎。” 習近平代表中國人民向天下宣示:我們將以最大的刻意和起勁,同天下各國人民一道,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天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效果,堅決維護戰后國際秩序,決不允許否定和歪曲侵略歷史,決不允許軍國主義卷土重來,決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 【抗戰研究要用歷史語言用史實講話】 這一幕令人動容: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出席國家公祭儀式后,習近平親熱會見了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代表和遺屬代表,與夏淑琴、李高山等人逐一握手,諦聽他們講述那段凄涼的歷史?倳浾f,這段災禍歷史是民族的影象,只有銘刻才華珍視和捍衛來之不易的清靜。作為見證人,你們要用親自履歷向眾人見告歷史真相,教育子女。歷史不但要口口相授,更需要碑載傳承。恒久以來,各有關方面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研究和宣傳做了大宗事情,取得了許多主要效果。但另一方面,總書記指出:“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職位和歷史意義相比,同這場戰爭對中華民族和天下的影響相比,我們的抗戰研究還遠遠不敷,要繼續舉行深入系統的研究。” 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整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深入開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研究,必需堅持準確歷史觀、增強妄想和實力整合、增強史料網絡和整理、增強輿論宣傳事情,讓歷史語言,用史實講話。(新華網記者霍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