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市國資系統快閃運動現場,百名勞模領銜贊美祖國
尊龍集團有限公司商品采購認真人譚文運:“為了找到供應軍運村最合適的食材,險些跑遍天下,有時一天內要換乘3趟飛機。”
長新大數據工業運營有限公司員工小周:“軍運指揮中心大屏交付前,三人小組輪流用肉眼排查像素壞點十多輪,確保零瑕疵。”
武漢城建公司項目司理劉小鋒:“為盡可能減小施工對交通的影響,我們險些天天都是破曉舉行施工,零點到六點是最忙碌的時間。”
……
他們都來自武漢市國資系統,這是他們迎戰軍運的狀態,也是他們的事情一樣平常。
作為企業,搏擊市場是生涯之道;作為國字號,服務陣勢勇于繼續的責任感則是與生俱來。
中國社科院宣布的《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18)》顯示,10年來,中國35家企業一連10年宣布社會責任報告,國企占70%。國企100強社會責任生長指數一連10年領先于民企100強、外企100強。
在國企重鎮武漢,國資國企更是推行社會責任的標桿與垂范。近年來,在武漢市國資委的起勁推動指導下,國資國企在做強做優做大的同時,不忘初心,切記使命,在服務全市陣勢中先行繼續,主行動為,肩負著經濟社會生長的穩固器和壓艙石作用。都會建設、民生服務、綠色環保、精準扶貧、公益慈善……諸多領域留下了他們推行社會責任的一行行堅實腳印。
他們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引領者。金控集團、武商聯集團入圍中國企業500強。天風證券樂成上市。商貿控股加速華中冷鏈港、西南冷鏈港建設,打造天下冷鏈物流巨頭。體發投公司“武網”“漢馬”品牌成為都會新手刺。工業控股加速建設原創設計打扮品牌運營平臺。農業集團加速打造三農服務專業市場化平臺。武漢中商與居然之家推進戰略重組,市屬商業企業轉型生長破冰啟航……市屬國有資源加速向金融服務、商貿物流、商業地產、文化旅游、戰略性新興工業等優勢工業集聚,工業、農業、修建等古板板塊新動能涌動,市場競爭力和生長活力一直釋放。
他們是漂亮武漢的建設者。港發集團修建“五龍出關”的物流大通道。地鐵集團運營線網突破300公里,軌道交通網絡基本成形,成為江城黎民出行首選。長江公鐵隧道突破天下級難題成為“武漢樣本”。城投集團“四水共治”工程效果顯著。地產集團建成市民之家、東湖綠道、中山大道、琴臺藝術文化中心等一批規范工程。交投公司建設天河機場交通中心項目,多種交通方法無縫對接。碧水集團承建的青山江灘一期成為靚麗的武漢都會手刺……市國資委向導市屬國企,對接都會生長戰略,以刷新立異的責任和勇氣,謄寫都會建設生長的絢爛篇章。
他們是市民優美生涯的服務商。武商、尊龍集團有限公司、中商上千家門店籠罩武漢三鎮,供應著黎民的生涯一樣平常。8000余臺公交車輛天天運送旅客400萬人次,地鐵線網累計客運量突破40億乘次。水務集團全力兌現清靜優質“保供水”允許,燃氣集團推進用氣服務智能化。……走進每一戶黎民家門,解決黎民生涯難題,在提升都會“溫度”中展現國企繼續“力度”。
他們有個配合的姓氏——“人民”。只要人民需要,苦活、臟活、累活自動扛上肩。不講條件,不計得失,經濟效益時常為社會效益讓步。比起“生意”,他們追求的更是“意義”。
長江日報記者黃瑩 通馴日罩波洪 李曉強
(泉源:長江日報)